心灵港湾 · 2024 年 5 月 16 日

刘二黑

  读汉风老师《想起儿时的小名儿》,让我想起哥哥–刘二黑

    我老家在湖北省京山县乡下,父母家都很穷,母亲是童养媳,父亲十六、七岁就跟着部队打仗去了。解放后父母也没办结婚证就在一起了,53年生下哥哥,我56年,妹妹58年,妈妈带着我们三兄妹生活在农村。

    农村的孩子不讲究,大伯的儿子出生叫大黑,我哥哥就叫小黑,后来大伯的次子出生叫三黑。我出生时也有一个土名,幸运的是父亲探亲,带了一个有文化的兵回家,给我改名海鹰。

    父亲运气好,被部队送进了哈尔滨军事学院,毕业后分配到了成都。61年从成都来了一位叔叔,帮我们办理了随军手续。上户口时,我名字的“鹰”被写成了“英”,因大伯的次子叫三黑,我哥哥比三黑大,登记时,工作人员就自作主张将“小”字改成了“二”字,哥哥的户口名就成了“刘二黑”。我们三姊妹的出生年月都是工作人员估摸着填的,均有误。

    来到成都哥哥就用刘二黑这个名上学了,又是一口湖北话,被同学们嘲笑,欺负。哥哥忍无可忍还击,老师告家长,哥哥被父亲打,无奈哥哥不敢上学,躲在校外苗圃里,旷课老师也会告家长,还是挨打。

    
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,为哥哥改名‘刘士国’。可刘二黑和刘士国这两个名字,没人喊,大家都随母亲叫他小黑。没有家庭温暖,没有正确引导小黑一天天走上偏道,打架斗殴,以暴制暴,记不清是82年还是83年,严打被关进牢房。

    我们全家的生活都受哥哥影响,我们几姊妹的婚姻也受哥哥影响。过去我们全家都恨哥哥,现在想想,哥哥很可怜,他是家庭和社会的牺牲品。

    谁也摆脱不了家庭和社会对自身的影响。父母没得选择,社会无法改变,唯有自己
努力,改变命运,让自己的家庭向好的方向发展,不让后代再有“刘二黑”。